SRCCS认证咨询-企业认证现场审核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能源管理方面
(一)能源计量器具缺失或不准确
常见问题:部分企业未能在关键能源消耗设备或环节安装能源计量器具,如大型生产设备、照明系统、空调机组等;已安装的计量器具存在故障、未校准或校准过期的情况,导致能源消耗数据无法准确获取。
解决方案:对企业的能源消耗点进行全面排查,制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计划,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在重点耗能设备和环节安装精度符合要求的计量器具;建立计量器具校准制度,定期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并做好校准记录;安排专人负责计量器具的日常维护和巡检,及时发现并解决计量器具出现的故障问题。
(二)能源使用效率低下
常见问题:生产设备老化,技术落后,能源利用率低;生产工艺不合理,存在能源浪费现象,如过度加热、制冷或空转运行;能源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能源监测、分析和改进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使用效率问题。
解决方案:制定设备更新改造计划,逐步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老旧设备,引进先进的节能型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工艺改进、流程再造等方式,减少能源浪费;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定期收集和分析能源消耗数据,运用能源审计、能效对标等工具,找出能源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实施。
二、水资源管理方面
(一)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常见问题:生产过程中存在跑、冒、滴、漏等水资源浪费现象,如管道破裂、阀门密封不严;用水设备老化,用水效率低,如老式水龙头、马桶等;员工缺乏节水意识,存在长流水、过度用水等行为。
解决方案:定期对企业的供水管网和用水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管道破裂、阀门漏水等问题;对老旧用水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更换为节水型水龙头、马桶、喷淋装置等;加强对员工的节水宣传教育,通过培训、张贴节水标语、开展节水竞赛等方式,提高员工的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建立用水考核制度,对各部门和岗位的用水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对节约用水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浪费水资源的行为进行处罚。
(二)污水处理不达标
常见问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稳定,处理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企业生产废水的处理需求;污水处理工艺落后,不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导致排放水质不达标;缺乏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设备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和修复;未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制度,无法准确掌握污水处理效果。
解决方案: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评估,根据企业生产废水的水量和水质情况,对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或扩建,确保处理能力满足需求;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根据废水污染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和工艺组合,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安排专业人员负责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完善水质监测制度,配备必要的水质监测设备和专业人员,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出口水质进行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加强与环保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及时了解环保政策法规变化,确保企业污水处理工作符合要求。
三、废弃物管理方面
(一)废弃物分类不规范
常见问题: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分类制度,对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如一般工业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可回收废弃物等未进行明确分类;废弃物收集容器标识不清,员工在投放废弃物时容易混淆;存在将危险废弃物混入一般工业废弃物或生活垃圾中进行处理的情况,增加了环境风险。
解决方案:制定详细的废弃物分类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标准和收集、存放、运输要求;在废弃物收集区域设置明显的分类标识,使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收集容器,并标注废弃物类别;对员工进行废弃物分类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各类废弃物的特点和分类方法,掌握正确的废弃物投放方式;加强对废弃物分类投放的监督检查,定期对废弃物收集容器进行检查,对分类不规范的行为及时纠正,对多次违规的员工进行处罚。
(二)废弃物处置不合规
常见问题:危险废弃物未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而是自行随意倾倒、填埋或焚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一般工业废弃物和可回收废弃物的处置方式不合理,未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未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处置台账,无法追溯废弃物的产生、流向和处置情况。
解决方案:对企业产生的危险废弃物进行全面排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危险废弃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理,并签订规范的处置合同;加强对危险废弃物运输、储存和处置过程的监管,确保危险废弃物得到安全、合规的处置;优化一般工业废弃物和可回收废弃物的处置流程,与专业的回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建立健全废弃物处置台账,详细记录废弃物的产生种类、数量、产生时间、流向、处置方式及处置单位等信息,定期对台账进行审核和更新,确保台账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四、化学品管理方面
(一)化学品储存安全隐患
常见问题:化学品储存仓库选址不合理,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等人员密集场所距离过近;仓库内通风、照明、消防等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化学品储存安全要求;化学品储存方式不规范,存在混放、超量储存等现象,容易引发化学反应和安全事故;未设置明显的化学品安全警示标识和应急救援设备。
解决方案:根据化学品的性质和危险特性,合理选择化学品储存仓库的位置,确保与人员密集场所保持安全距离;对化学品储存仓库进行升级改造,完善通风、照明、消防等设施,安装防爆电器、通风换气设备、灭火器材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按照化学品的性质和储存要求,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储存,设置专门的储存区域和货架,避免混放和超量储存;在仓库入口、储存区域等显著位置设置明显的化学品安全警示标识,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如个人防护装备、洗眼器、急救箱等,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
(二)化学品使用管理不规范
常见问题:员工在化学品使用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存在违规使用、滥用化学品的情况;未对化学品使用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进行有效收集和处理,对环境造成污染;缺乏对化学品使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化学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解决方案:制定详细的化学品使用操作规程,明确化学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安全防护要求,并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员工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在化学品使用区域设置污染物收集装置,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进行有效收集和处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建立化学品使用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对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分析化学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防范;加强对化学品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对违规使用化学品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