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C认证辅导-每个草案部分都应插入到修订标准的初始草案版本中
5、程序
5.1 咨询小组的组建
5.1.1 认证标准委员会(CSB)应组建技术咨询小组。认证标准委员会也可自行决定解散技术咨询小组。
5.1.2 应针对标准当前版本中所划分的每个主要类别组建技术咨询小组。如果认证标准委员会认为没有必要,可选择不为某个类别组建技术咨询小组。在标准修订过程中,认证标准委员会可随时自行决定组建额外的技术咨询小组,以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认证标准委员会还可组建由技术咨询小组成员、认证标准委员会成员、C2CPII 工作人员或外部专家组成的临时任务小组,以处理特定问题。
5.1.3 认证标准委员会应为每个技术咨询小组设定明确的目标。
5.1.4 认证标准委员会应确定每个技术咨询小组的规模、资质要求和人员构成。
5.1.5 认证标准委员会应通过公开征集申请的方式,识别并招募符合资质的技术咨询小组成员。
5.1.6 认证标准委员会可进一步将技术咨询小组划分为若干子小组,或进行其他认为必要的分组,以提高该过程的效率和效果。
5.2 技术咨询小组会议、日程安排和交付成果
5.2.1 C2CPII 应为技术咨询小组制定统一的会议架构。该架构应旨在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成员的时间,并实现技术咨询小组的目标。
5.2.2 C2CPII 应根据认证标准委员会为每个技术咨询小组设定的目标,确定交付成果和时间期限。
5.2.3 C2CPII 应监督并管理技术咨询小组的日程安排。
5.3 变更提案的制定
5.3.1 认证标准委员会、C2CPII 工作人员、技术咨询小组和 / 或外部专家应制定标准变更提案。(注:任何利益相关方均可向 C2CPII 提交变更提案以供考虑)。
5.3.2 C2CPII 工作人员应就拟议的变更提出意见,并将其提交认证标准委员会审议。可从技术咨询小组、外部专家、利益相关方咨询委员会和 / 或其他利益相关方处寻求更多反馈,以便认证标准委员会进行审查。对拟议变更进行投票时,需获得参与会议的认证标准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即绝大多数)的赞成票才能通过。
5.3.3 如果在这一阶段未获批准,技术咨询小组、外部专家和 / 或认证标准委员会指定的 C2CPII 工作人员可对提案进行修订,然后重新提交给认证标准委员会。认证标准委员会也可自行决定不再考虑该提案。
5.3.4 一旦变更提案获得认证标准委员会的批准,C2CPII 工作人员应根据该提案的范围,编制标准中相应部分的草案。该草案应尽可能在语言和格式上与整个标准保持一致。
5.4 修订标准初始草案的制定
5.4.1 C2CPII 工作人员应审查标准草案部分,以确保其清晰、一致且完整。这一阶段可能需要 C2CPII 工作人员与认证标准委员会,或者 C2CPII 工作人员与技术咨询小组或其负责人进行额外的沟通。
5.4.2 每个草案部分都应插入到修订标准的初始草案版本中。
5.4.3 当认证标准委员会批准了所有部分后,修订标准的初始草案版本即视为完成,并准备好供公众评议。认证标准委员会可自行决定,修订标准的初始草案版本是否包含最终构成完整标准的介绍性材料、定义、附录和支持文件。
5.5 初始公众评议期(60 天)
5.5.1 C2CPII 应确定公众评议期的开始日期、宣传范围和沟通渠道。认证标准委员会和 C2CPII 也可识别并征求特定个人或利益相关方群体的意见。
5.5.2 公众评议期的通知应发布在 C2CPII 网站上,并分发给 C2CPII 电子邮件联系列表的订阅者。
5.5.3 C2CPII 应确定在此期间是否需要对公众和利益相关方进行进一步的教育。C2CPII 工作人员应制定并开展此类教育活动。
5.5.4 C2CPII 应确保有足够的人力和技术资源来管理公众评议过程。
5.5.5 一旦 5.5.1 - 5.5.4 的规定落实到位,经认证标准委员会批准的修订标准要求草案应在 C2CPII 网站上公布,进行初始的 60 天公众评议期。
5.5.6 C2CPII 应指定合适的发言人,在评议期内就修订内容与公众进行沟通。
5.6 对初始公众意见的回复
5.6.1 C2CPII 工作人员将整理并归纳这些意见。
5.6.2 C2CPII 工作人员应在与认证标准委员会协商的基础上,起草对这些意见的回复,如有必要,还应咨询技术咨询小组和外部专家,以进一步澄清并确保回复的准确性。
5.6.3 C2CPII 工作人员应将最终版本的回复发布在网站上。
5.7 对修订标准初始草案的变更
5.7.1 基于对意见的审查,在认为合适的情况下,认证标准委员会应批准对标准草案的任何变更,并指示 C2CPII 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修改。对变更进行投票时,需获得参与会议的认证标准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的赞成票才能通过。
5.7.2 C2CPII 工作人员应将所有批准的变更纳入标准草案的当前版本中。
5.7.3 认证标准委员会应审查完成后的标准草案当前版本。
5.7.4 认证标准委员会应批准标准草案的当前版本。对标准草案进行投票时,需获得参与会议的认证标准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的赞成票才能通过。
5.7.5 一旦获得认证标准委员会的批准,修订标准草案的当前版本即视为准备好进入额外的公众评议期(如果认证标准委员会决定进行额外的公众评议期)。
5.7.6 如果认证标准委员会确定在第一次或之前的公众评议期后仍存在实质性的未解决问题,或者在第一次或之前的公众评议期后对修订标准的初始草案版本进行了重大修改,又或者在第一次或之前的公众评议期内收到的反馈不足,那么应进行额外的公众评议期。
5.7.7 认证标准委员会应确定任何额外公众评议期的范围。至少,该范围应涵盖对修订标准初始或先前草案版本所做的更改。
5.8 额外的公众评议期
5.8.1 认证标准委员会应根据上次公众评议期后对先前标准草案的更改程度,自行决定是否进行额外的公众评议期。
5.8.2 C2CPII 应确定任何额外公众评议期的开始日期、持续时间、宣传范围和沟通渠道。如有需要,认证标准委员会和 C2CPII 工作人员还应识别并征求特定个人和 / 或利益相关方群体的意见。
5.8.3 公众评议期的通知应发布在 C2CPII 网站上,并分发给 C2CPII 电子邮件联系列表的订阅者。
5.8.4 C2CPII 应确定在额外的公众评议期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教育。C2CPII 工作人员应制定并开展此类教育活动。
5.8.5 C2CPII 应确保有足够的人力和技术资源来管理额外的公众评议过程。
5.8.6 经认证标准委员会批准的修订标准草案应在 C2CPII 网站上公布,以供额外的公众评议期使用。
5.8.7 C2CPII 应指定合适的发言人,在额外的评议期内就修订内容与公众进行沟通。
5.9 对额外轮次公众意见的回复
5.9.1 C2CPII 工作人员将整理并归纳这些意见。
5.9.2 C2CPII 工作人员应在与认证标准委员会协商的基础上,起草对这些意见的回复,如有必要,还应咨询技术咨询小组和外部专家,以进一步澄清并确保回复的准确性。
5.9.3 C2CPII 工作人员应将最终版本的回复发布在网站上。
5.10 最终修订标准的制定及修订过程的完成
5.10.1 基于对意见的审查,在认为合适的情况下,认证标准委员会应批准对标准草案的任何变更,并指示 C2CPII 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修改。对变更进行投票时,需获得参与会议的认证标准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的赞成票才能通过。
5.10.2 C2CPII 工作人员应将所有批准的变更纳入标准草案的当前版本中。
5.10.3 认证标准委员会应审查完成后的标准草案当前版本。
5.10.4 认证标准委员会应批准标准草案的当前版本。对标准草案进行投票时,需获得参与会议的认证标准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的赞成票才能通过。
5.10.5 一旦获得认证标准委员会的批准,修订标准草案的当前版本即视为最终版本,但需经 C2CPII 董事会批准后才能发布。
5.10.6 C2CPII 董事会应确保在批准发布新标准之前,最终标准草案的制定过程已遵循正当程序,并充分考虑了利益相关方的观点。如果获得批准,修订标准的最终版本应准备好向公众发布。
5.10.7 C2CPII 应确定标准最新当前版本的实施生效日期。
5.10.8 标准的最新当前版本应在生效日期前至少 90 天发布在 C2CPII 网站上,但发布后即可供自愿使用。
5.10.9 C2CPII 应确定合适的行动方案,以便向所有利益相关方和公众最好地传达标准的最新当前版本。
5.11 与利益相关方的会议
5.11.1 任何利益相关方可以团体或个人的形式,要求与 C2CPII 的科学与认证副总裁,或 C2CPII 首席执行官指定的其他工作人员举行会议,以便在上述过程的任何阶段讨论并解决相关问题。
5.11.2 C2CPII 可自行决定邀请利益相关方以团体或个人的形式,与工作人员举行会议,以便在上述过程的任何阶段讨论并解决相关问题。
6、文件管理与安全
6.1 C2CPII 应负责建立一个文件和数据管理系统,以存储标准修订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记录。
6.1.1 认证标准委员会会议纪要
6.1.2 认证标准委员会指令
6.1.3 认证标准委员会和 C2CPII 的公开通信
6.1.4 与标准修订过程相关的所有公开或私人通信
6.1.5 技术咨询小组会议纪要
6.1.6 技术咨询小组工作成果
6.1.7 用作参考的外部文件
6.1.8 修订标准草案版本
6.1.9 利益相关方意见
6.1.10 外部专家意见
6.1.11 与该过程相关的公开文件
6.1.12 公众意见
6.1.13 对公众意见的回复
6.1.14 这些记录的存储方式应确保在任何给定时间,任何文件的最新工作版本是唯一可用的版本。
6.1.15 所有文件应可供相关实体随时访问。
6.1.16 C2CPII 应确保所有文件的安全。应建立一个系统,以确保只有授权实体才能获得对文件的适当访问权限。






